真誠創(chuàng)造成功|創(chuàng)新成就企業(yè)|品質(zhì)造就卓越
科技是社會進步的前提,而科技的基礎(chǔ)則是建立在良好的普及教育之上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對科技的普及和開展也越來越
重視。天文科普教育作為科普教育的一部分也越來越受到廣大基礎(chǔ)教育者和機構(gòu)的重視。
現(xiàn)代的天文科普教育主要是借助書籍和儀器兩種方式,而儀器則包括天象儀和天文望遠鏡,它們分別安裝在天象館和天文臺內(nèi)完成觀察工作的。
那么,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到底在哪里呢?現(xiàn)在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個比較。
一、功能方面
天象館是由集光、機、電于一體的精密儀器“天象儀”和球型天幕組成。它能在球型放映廳內(nèi)真實、準確的模擬出地球上任意經(jīng)緯度上一年四季
任何時刻的各種天文現(xiàn)象,如:星云、星團、行星運動、月亮、星辰的東升西落、極晝極夜等天文現(xiàn)象。而且由于儀器具有完整的坐標系,所以可以
使教師和同學方便、準確的在天空中找到目標星座和星體,非常的直觀有效。借助天象儀的放映,可以講解天體運動的規(guī)律、地球與各行星間的位置
關(guān)系、時間(或季節(jié))的形成及變化的規(guī)律等各種天文和地理知識。
天文臺是由天文圓頂和天文望遠鏡組成。它通過天文望遠鏡,在浩瀚的天空中去尋找所要觀察的星體,無法觀察完整的星座、星云。如果教師對
天文不是很專業(yè)將無法定位正確的觀察目標星體。那么我們在圖片或畫冊中看到的色彩繽紛的星體照片又從何而來呢?它則是通過外層空間飛行器排
攝或人工模擬而出。但在觀察月球環(huán)形山這點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二、使用條件(受約束條件)方面
天象館在安裝調(diào)試完畢后,只要有電就可以進行全天候作業(yè),不在受其他條件的限制,從而可以輕松的完成教學工作。
天文臺在觀察時除太陽可在白天以外,其余均在夜間進行。但其使用受天氣陰雨、大風(氣流影響觀察效果)、光線(光污染、天文臺周圍光線
強烈、混雜影響觀察。這也是眾多天文臺建在遠郊和高山上的主要原因)等因素影響,所以在使用上會出現(xiàn)不能觀察或觀察不了等現(xiàn)象,從而錯過良
好的觀察時期。而且在學生的組織方面,晚上除住校生可以組織外,其余學生的組織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對教學的普及有一定的影響。
三、教學方式方面
天象館在教學上是采用以“點對面”的教學方式,教學時教師一次面對至少40人,多的可達200人,一次講述全體受益,符合學校教學的習慣。且
容易理解,更貼近地理教學的習慣。
天文臺是使用一臺設(shè)備,通過光學望遠鏡進行觀測。它是通過學生逐一觀看,教師逐一講解來達到教學目的的。在觀測時由于地球的公轉(zhuǎn)和自轉(zhuǎn),
在觀測點和目標點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相對運動。必須隨時跟蹤目標,隨時調(diào)整圓頂和望遠鏡的角度,才能達到較好的觀察效果。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
中勞動強度相對較大,其教學方式是一種“點對點”的教學方式,與學校的教學習慣有一定的出入。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對于學校來說,天象館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上用途更為廣泛,而天文臺的教學實用性就要差得多。天象館一經(jīng)建成,不僅可以進行簡單的方位識別教
學,還能將通過天象儀主機及與其配套的各種投影工具講解各種天文和地球運動、時間季節(jié)的變化及形成原理、數(shù)學坐標運用實踐活動的開展等。相反
天文臺則由于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和本身運用范疇的局限性,只能通過觀測講解一些方位識別等知識。
因此,對于使用者而言,事先了解各種產(chǎn)品的使用特性,和在教學中的使用實效性后。就能根據(jù)學校的自身要求做出更有利于學校發(fā)展的選擇。
稿件來源 日本《星空探秘》雜志